Engl. Pflanzenr. IV. 236 (Heft 9):326. 1902.
常绿灌木。茎初时近直立,后披散或攀缘,长1-2m;枝与叶柄均无毛或有时有腺毛,有明显皮孔。叶互生;叶柄长0.5-1cm;叶片倒卵形至长圆状倒卵形,长2.5-5(-7)cm,宽 0.8-2(-2.8)cm,基部楔形,边缘全缘,先端近圆形或钝,有时微凹,无毛,下面灰绿色,上面深绿色,侧脉每边6-10(12)条。花序为近伞形的总状花序,腋生,长3-8mm,具3-8花,基部有1-2轮苞片,苞片卵形长约1.5mm;无毛,边缘有腺毛;花梗长1.5-4mm,疏被腺毛;花通常单性,白色,4基数;花萼长0.6-0.8mm,裂片卵形,先端急尖;花瓣分离,卵形或长圆状卵形,长约2mm,里面密生腺点;雄花:雄蕊着生于花瓣基部,花丝约与花瓣等长;子房退化;雌花:雄蕊退化;子房无毛,梨形,花柱有腺点,柱头头状。果球形,直径约5mm,密生腺点。花期:1-3月。果期:4-7月。
产地:梧桐山(张寿洲等 1148)、仙湖植物园(王国栋 5065)、内伶仃岛(李沛琼 1922),本市各地普遍有分布。生于山谷林中、林缘、灌丛和海边山坡疏林下,海拔50-600m。
分布: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香港、澳门、海南、广西和云南。泰国、越南、老挝和柬埔寨。